“陈旭这瓜娃子,不仅没掰老陈家的玉米,还自己去山里摘了八月瓜,还分东西给我们吃!今天这太阳,是真的打西边出来了吗?!”跟陈有福年纪相差不多,一身背心旧得发黄的男人,接话道。
“我也没想到,有一天,竟然能从陈旭这瓜娃子手里吃到东西。”
“咋不是,不被他抢东西,都谢天谢地了,今天还分东西给我们吃,我这怕不是在做梦——”
“啪——!”
一声响亮的声音,忽然从人群中传出。
“唉,你打我干啥?”
“痛吗?”
“肯定痛啊,你个哈批。”
“那我们就不是在做梦,陈旭这小子,今天是真转性了!”
“……”
……
十来分钟不到的时间,陈旭就来到了山脚下的河道里。
现在差不多九点多,这河道距离市场也只有一座桥的距离,场地宽阔,就成了每场赶集小猪仔交易的场地。
几个裹着头巾,穿着朴素的妇女,每人手里攥着几根麻绳,拉着只吭哧吭哧挤来挤去的小猪仔,个别性子放得开点的,看到路边来来往往打量小猪仔的买猪户,赶忙笑着招呼。
“小兄弟,要买猪不是,我家这猪仔最少都有六斤,喂口也好,也才一块一一斤。”
陈旭刚从一大婶身旁路过,多看了一眼她手里的小猪仔,对方明显脸都吓得明显白了一些,还是就笑着跟他招呼了起来。
“不买。”
陈旭礼貌性地跟对方招呼一声,加快脚步,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往桥头走去。
心里也不禁有些唏嘘,现在五六块就能买一头小猪仔。
到了后世,五六块钱最多也就买几瓶水。
从晃晃悠悠的木板桥上走过,上了几十步的石梯,陈旭便是来到了藤头街的街头。
街道上,已经陆陆续续支起了不少小摊,推车、土筐,售卖自家种植出来的农用产品。
自从去年开始,藤头村这边就逐渐实行了包产到户。
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和果树,劳动积极性也提高了。
不少脑袋灵活一些的农民,会把自己种植出来的蔬菜和水果推到集里来卖,用赚来的钱增加改善生活条件。
这一部分农民思想比较活跃,也是农村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
陈旭背着背篓在街上走了一圈,现在这个时间点,好的摊位早就已经被人占得七七八八了。
最后来到延伸出来的另一条街道路口,才停了下来。
虽然这里已经不是街道中心,却是藤头小学的学校门口。
周围几个村子,就这一所小学。
学校里的学生不少,所以周边也有不少摊贩在这里售卖各种水果。
而陈旭这八月瓜,在这个年纪孩子们眼里,可是爱吃得不得了。
陈旭背着背篓,找到一处差不多的空位,就将背篓往地上一放,准备开始卖瓜。
一旁身着朴素,坐在扁担上的大叔,看到陈旭过来,本能地就将屁股下的扁担往一旁挪了挪,又赶紧站起身,将跟前几个土筐里的板栗也往一边挪了些位置。
经常出来卖东西,这大高个他虽然不认识,但是也知道,是藤头街上出名的蛮傻子,能避就避。
陈旭将背篓放好,再把已经断气的野兔用芭蕉叶包起来放在一边,才吁出一口气,转头看向大叔,又看了看他土筐里的板栗,笑着招呼,“叔,你这板栗看上去不错,卖多少钱一斤?”
大叔被陈旭盯得直发毛,听到他询问出声,愣了愣,才有些不自然地笑道,“啊,我这板栗不值钱,8分钱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