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欧吉小说 > 其他类型 > 重生六零:别人下乡我进城李爱华朱斌无删减全文

重生六零:别人下乡我进城李爱华朱斌无删减全文

凉拌西红柿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当然,郑所长也不会只听信李爱华和张秀英的一面之词就给朱斌家人定罪。他扭过头,饶有兴致地看着龚立群,询问道:“龚立群同志,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龚立群心头一凛,随后讨好地笑道:“既然两位同学决定将这件事交给公安同志处理,那我也不好越俎代庖了。”郑所长心底暗骂了一句滑头后便严肃地说道:“小王,将这四个人带到派出所去。”“不去!我们不去派出所!”此时朱斌家人中最年轻的女孩吵闹起来,“我还是个黄花大闺女呢!”正准备带走她们的小王被这个女孩的话给弄得哭笑不得,但还是解释道:“我们是政府部门,有什么事情我们到派出所再说吧。”“不去!打死我也不去!”吵闹的女孩此时干脆躺在地上撒泼打滚起来,“我还要嫁人呢!我的清白不能出事啊!”郑所长此时脸都黑了...

主角:李爱华朱斌   更新:2025-02-07 15:0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爱华朱斌的其他类型小说《重生六零:别人下乡我进城李爱华朱斌无删减全文》,由网络作家“凉拌西红柿”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当然,郑所长也不会只听信李爱华和张秀英的一面之词就给朱斌家人定罪。他扭过头,饶有兴致地看着龚立群,询问道:“龚立群同志,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龚立群心头一凛,随后讨好地笑道:“既然两位同学决定将这件事交给公安同志处理,那我也不好越俎代庖了。”郑所长心底暗骂了一句滑头后便严肃地说道:“小王,将这四个人带到派出所去。”“不去!我们不去派出所!”此时朱斌家人中最年轻的女孩吵闹起来,“我还是个黄花大闺女呢!”正准备带走她们的小王被这个女孩的话给弄得哭笑不得,但还是解释道:“我们是政府部门,有什么事情我们到派出所再说吧。”“不去!打死我也不去!”吵闹的女孩此时干脆躺在地上撒泼打滚起来,“我还要嫁人呢!我的清白不能出事啊!”郑所长此时脸都黑了...

《重生六零:别人下乡我进城李爱华朱斌无删减全文》精彩片段


当然,郑所长也不会只听信李爱华和张秀英的一面之词就给朱斌家人定罪。

他扭过头,饶有兴致地看着龚立群,询问道:“龚立群同志,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龚立群心头一凛,随后讨好地笑道:“既然两位同学决定将这件事交给公安同志处理,那我也不好越俎代庖了。”

郑所长心底暗骂了一句滑头后便严肃地说道:“小王,将这四个人带到派出所去。”

“不去!我们不去派出所!”此时朱斌家人中最年轻的女孩吵闹起来,“我还是个黄花大闺女呢!”

正准备带走她们的小王被这个女孩的话给弄得哭笑不得,但还是解释道:“我们是政府部门,有什么事情我们到派出所再说吧。”

“不去!打死我也不去!”吵闹的女孩此时干脆躺在地上撒泼打滚起来,“我还要嫁人呢!我的清白不能出事啊!”

郑所长此时脸都黑了,老百姓居然认为他们公安部门是旧社会的黑警,这让他如何受得了。

“她们是哪个单位的?通知她们单位的工会和妇联过来协助下工作。”郑所长忍着脾气说道。

现在拥有城镇户口的人大部分都是有单位的,即便没有工作也会统一归到街道办下的居委会。并且各单位的工会和妇联都是非常强势的单位,工会负责处理所有和职工有关的事情,而妇联则是处理所有与妇女和儿童有关的事情。

“她们应该是粮站的。”李爱华顺带将自己与朱斌的矛盾也说了一遍。

而听完李爱华的介绍后,郑所长看待这四个人的目光越发不善起来。既然朱斌能够被公安部门抓去问话并留下案底,那就证明这个朱斌并不无辜。

虽然“株连家人”这件事不符合法治精神,但是犯罪分子和他们家人之间还是有一些关联的。尤其是对郑所长这种在一线办案的公安同志来说,他可是见多了犯罪分子家人的嚣张气焰,所以他在心底对朱斌家人的观感已经完全是负面了。

郑所长指示小王用工贸中专保卫处的电话通知了粮站,而此时学校政教处和学生处的负责老师也赶了过来。

他们乍听到有社会人士闯入女生寝室殴打女学生时也被吓了一跳,因为这件事不仅是给学校安全抹黑,更重要是对学校声誉也是重大影响。学校最怕的事情就莫过于学生出事,尤其是这种涉及到学生安全的问题那是真的会导致一部分校领导的仕途就此终结。

他们在寝室里听完郑所长的讲述后,立刻表示,“严惩!这件事必须严惩!而且我们的保卫工作也没有做好,居然放任这种危险分子闯入校园。”

两个负责老师的表态让龚立群心里是苦涩不已,他已经确定自己大概在事后要被解职了。

李爱华和张秀英在寝室等了将近半个小时,粮站那边终于派来了两个工作人员。因为知道是朱斌的母亲和姐姐过来闹事,所以粮站那边安排的工作人员也是女性。

只不过这两个女工作人员走进来就面色不善,尤其是看向朱斌家人的目光那更是带着愤怒和不满。

走在前面的女工作人员略带讨好地对着郑所长说道:“您好,我是粮站工会的焦永红,受我们领导的委托过来处理这件事。”


李爱华一愣,但随后就爽利地坐到了那个阿姨的身边。

实在是从这里出发到红星公社还有快两个小时的车程,以现在这道路的路况崎岖程度和车上的拥挤成都,哪怕是个壮汉都要被折腾得够呛。

所以很多后世人都奇怪为什么国家都改革开放了,可是最早的时候咋没有人愿意出去闯一闯呢?

最直接的原因除了个人的见识问题外,那就是此时国家的基建和后世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作为后世混体制的“老油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那都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了,因此李爱华不到十分钟就将这个阿姨哄得找不到北了。

李爱华不仅知道阿姨姓李,夫家姓魏,家住洪塘生产大队,甚至连李阿姨夫妻的工作都摸了个底朝天。而且知道阿姨也姓李之后,借着同姓的由头都差点要认干亲了。

此时的洪塘生产大队在红星公社不算出名,等到1990年代之后那在全国都是大放光彩,因为没有人料到这么一个村子居然出来一批乡镇企业家。

不过李爱华在后世好歹参与过地方志的编辑,所以倒是觉得洪塘的崛起并不是特例。

要知道南方有很多地名都带“塘”和“铺”,这不是说这里有什么出名的池塘或铺子,而是代表这里地处交通要道上。

古代的驿站系统里将十里称为“铺”或“塘”,而“铺”和“塘”的区别在于“塘”是专属军方专用,因此也被称为“军塘”。

类比到后世的话,所谓的“铺”和“塘”都是邮递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只不过“塘”是军邮系统。

既然地处交通要道上,这里的人就比其他地方人有更多的便利条件接触到商业,毕竟商业说到底就是生产、流通和销售三大部分组成。

为什么后世沿海系统的商业那么发达?主要还是占据了“流通”这个大便利条件。因此等到国家开始重视经济发展的时候,本来就地处交通便利地方的洪塘被一跃成为本地的商业中心。

所以这里的人只要脑袋活络一些就会经商。

而因为知道李阿姨住在洪塘,这也让李爱华想到了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永泰钢厂和长丰煤矿在这个时候联合修建了一条铁路运输线。

刚刚在摆渡码头不远处所见到的那座铁路公路混合桥就是这条运输线的配套工程。

正因为永泰钢厂和长丰煤矿修建了这条运输线,于是两家下面就新设了运输部。因为是新设部门,所以人员缺口非常大。

同时又因为这部门的技术门槛较高,所以基本上断绝了初中以下学历的人参与招工,故而工贸中专的学生是非常有优势的。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李爱华知道这是永泰钢厂和长丰煤矿在未来十年最后一次大规模招工,以后想进去基本就只能靠顶替父母的岗位了。

这个机会无论如何都要抓住了。李爱华在心底暗暗说道。

永泰钢厂和长丰煤矿不仅对丰泰县和双江地区非常重要,对江南省乃至整个国家也是有一定作用的,所以未来这两家在风雨十年里是相对比较安稳的。

而且钢厂和煤矿都属于“重体力劳动单位”,所以工人们的待遇比起其他单位要好很多。

同时更为重要的就是运输部的特殊性,因为它是受钢厂、煤矿和铁路部门的双重领导。

等到未来国家开始将地方权力慢慢收归中央的时候,运输部的职工其实是有两个选择的。既可以留在钢厂或煤矿,也可以选择进入铁路部门。

钢厂和煤矿这就不用多说了,基本上到1990年代都是“好单位”;而铁路部门就更甚了。

在铁路部门改制为企业之前,全国上下都要称呼铁路系统为“铁老大”,哪怕是国内最顶级的国企央企在铁路系统面前都要赔笑脸。

就算后来铁路部门改制为铁路集团,那高铁动车出来后整个集团的繁荣程度也是不少毕业生的最佳就业选择。

班车到了红星公社的社部所在地就不会再往前开了,剩下的路就要自己走了,因此李爱华和李阿姨也在这里分开了。

“阿姨,这些糖就带给弟弟妹妹们甜甜嘴。”李爱华从张天佑赔给自己的冰糖中拿了几块用白纸包好递给李阿姨。

糖在这个时候是走亲戚的最佳礼物之一,何况还是更加难得的冰糖,因此李阿姨看了连忙推辞。

“这才几块糖,您要是不拿就是对我有意见了。”李爱华故意板着脸说道。

李爱华知道什么叫“升米恩斗米仇”,所以只是给了几块冰糖,最多就是让李阿姨带回家给几个小孩子试试味道罢了。

李阿姨家里也是所谓的“双职工”,因此糖还是吃得起的。何况李爱华给的也不算多,李阿姨也不担心李爱华有什么事情来求自己,所以推辞一二也就收下了。

“哈巴狗!”此时还没有离开的郑彤幽幽地说道。

李爱华看了郑彤一眼,也没有解释什么。

李爱华完全看不上郑彤这样的人,她也就是在校园这种单纯的地方能够欺负到几个人。

真要到社会上,那现实真的是分分钟教她做人。既然知道对方肯定要倒霉,李爱华自然也就懒得去计较什么。

眼见李爱华都懒得搭理自己,郑彤忍不住又说:“你不就是看上人家男人在生产大队上班么!”

本来李爱华是不想和郑彤说话的,但是她刚刚的话传开后对自己和李阿姨都不是什么好话。

“也就是你这种人总要觉得别人有什么利用价值才会凑上去,你活着累不累啊?”李爱华认真地问道。“李阿姨在车上愿意给我座位,我给阿姨几颗糖又算什么?你如果非要觉得我们之间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交易就随便你吧,横竖嘴巴长在你身上。”

郑彤本来还想继续撩拨李爱华,结果看到有个黑脸壮汉赶着牛车走了过来。

李爱华一看,这不是原身的大哥李爱国么?于是忙挥手道:“大哥!”

郑彤当然晓得李爱华一家在石桥生产大队的势力,人家亲爹是抗日立过功的大队长,大哥是去年刚在全县拿下“产粮先进生产队”的队长。人家哪怕到了县里都是有脸面的,更别提在公社这块了。

而且重要的是,李爱华在家里那是被全家疼到骨子里的,真要惹到人家大哥出面教训自己,那就算是自己亲爹愿意给自己撑腰也是自讨没趣。何况自己那亲爹……郑彤想了想就觉得还是算了吧。


“李爱华同学,不用找公安同志吧?”黄老师带着恳求的语气说道。

“难道黄老师觉得他这样欺骗玩弄女同学和女同志的感情是不要紧的事情么?”李爱华惊讶地反问道。

其实李爱华原本是计划拿着钱和粮票就回学校的,但没想到朱斌却要在这个时候自爆。而且李爱华也从朱斌的语气里听出了对自己的仇恨,这让李爱华的警惕心拉到了最高。

从明年开始就是动荡不安的那几年,李爱华可不想给自己留下一个仇敌来随时找自己的麻烦。

黄老师一愣,因为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李爱华的诘问。

如果他的回答是肯定的,那李爱华没准连自己都会一起举报了;可若是否定的,那自己就没有任何理由要求李爱华不去报警了。

“既然黄老师也认可我的说法,那我就去找公安了。”李爱华见黄老师没有说话就全当他默认了。

“你要找公安?”朱斌冲了过来拽住李爱华的手恶狠狠地说道,“你信不信我和你同归于尽!”

“救命啊!杀人了啊!”李爱华立刻扯开嗓子喊叫起来。

丰泰一中虽然位于县城郊区,但因为这里是学校而在附近是有派出所的。

何况一中的看门大爷也是老革命,他听到李爱华的呼救声就拎着木棍冲了出来。当他看到朱斌对李爱华拉拉扯扯的时候,二话没说就一棍子砸在朱斌的小臂上。

虽然看门大爷已经年届五十,但毕竟当年也是打过鬼子的,因此手劲可是非常大的。再加上那木棍又是非常结实的,因此一棍子砸下来就让朱斌松开了手。

“我的手!”朱斌那只被砸的手臂明显变了形,想来是骨折了。剧烈的疼痛让朱斌倒在地上喊叫着。

“罗大爷,你这是做什么!”黄老师有些不满地责问道。

“做什么?光天化日之下对女同学拉拉扯扯的,他这不是耍流氓么?”看门的罗大爷冷冷地反问道,“黄老师,我记得这小子是你的学生吧?你居然看着你的学生欺负女同学?”

黄老师没有料到自己也被牵扯了进去,而且还是黄泥巴掉裤裆的那种。

此时附近派出所的公安同志也赶了过来。因为听到有人在呼救“杀人”,所以赶过来的几个公安都是全副武装。

后世的人并不知道此时的治安还远远没有那么好,而且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国家大规模收缴民间枪支都要到1997年去了。因此也不怪公安同志们这么谨慎,毕竟现在的一些罪犯那是真的会掏枪出来犯案的。

不过他们赶到现场后却看着一个老同志、一个中年男同志和一个年轻女同志站着,地上则是有一个年轻男同志疼得在打滚。

为首的公安同志皱着眉毛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刚刚是谁在呼救?”

“公安同志,刚刚是我在呼救。”李爱华主动站了出来,然后一五一十地将事情经过讲述了一遍。

听完李爱华这么有清晰有条理的复述之后,公安同志又看向黄老师和罗大爷,询问道:“你们有什么补充的吗?”

罗大爷抢着将自己冲出来所看到的一切说了一遍,然后补充道:“我看着这混小子对这个女孩子拉拉扯扯的才动手的。”

公安同志没有和罗大爷计较动手的问题,因为这个时候的罪犯都比较凶残,所以约束普通百姓不要动粗有些不切实际。

黄老师听完李爱华和罗大爷的讲述后也知道自己再刻意隐瞒也没有必要,于是他也选择了和盘托出。

不过李爱华还是听出来这个黄老师依然偏向朱斌,比如在一些关键问题上选择了含糊其辞的说法。

“先将他送到医院看看。”那个负责的公安同志说道,“你们能不能跟我去派出所做个笔录?”

李爱华自然是点头同意,而罗大爷和黄老师也没有拒绝。

到了派出所后,三人被分别带到不同的办公室里做笔录。

因为李爱华刚刚已经讲述了一遍,所以再复述的时候就更加顺畅了。

做完笔录后,李爱华在派出所门口又碰到了黄老师和罗大爷。李爱华特意对罗大爷表示了感谢,毕竟罗大爷可是真的冲出来救自己了。

“李爱华同学,你有没有想过这件事对你会造成多大的影响?”此时黄老师忽然问道。

李爱华对黄老师已经没有什么好感,所以有些敷衍地反问道:“有什么影响?”

“你是个女孩子,如果让人知道你牵扯到这种事情里可是非常难堪的。”黄老师痛心疾首地说道,“你以后的名声还要不要?你父母家人的脸面还要不要?”

“黄老师!”李爱华提高了嗓门,“您还是一个老师呢!怎么您的思想比那些农村老太太还要封建?教员同志在城楼宣布共和国成立的时候没有通知您么?都新时代了,您能不能将那套旧时代的思想都丢到厕所里去啊?”

李爱华当然知道这种“受害者有罪论”即便在2024年还是大行其道,但是这不代表李爱华要认可它。

“我才是受害者,为什么我要觉得非常难堪?”李爱华诘问道,“丢掉名声难道不应该是加害者么?至于我的父母家人,他们只会更加疼惜我!”

在一旁冷眼听着对话的罗大爷也插嘴道:“黄老师啊,你的思想有大问题啊!”

黄老师的脸顿时红了,表情也变得尴尬起来。

不过李爱华没有等黄老师再说什么就告辞离开了。

原本李爱华以为只要一个上午就能将朱斌的欠债事情解决掉,但没有想到后面又发生了这么多事情。

等她回到工贸中专的时候,午饭时间已经过了,但距离晚饭时间还有两个多小时。于是李爱华只好回到随身公寓里解决午餐,顺带将朱斌还回来的钱和粮票同张天佑上次送给自己的赔礼放到一起。

尽管李爱华并不觉得自己这次对朱斌如此强硬有什么问题,但她却知道这件事肯定不会这么结束,后面才是真正需要自己打起精神的时候。


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故事所涉人物、地点、组织及事件均为虚构,并无现实原型。

1965年。江南省丰泰县县城。春寒料峭时。

一个面黄肌瘦的少女此时正躺在一张老旧的木制上下铺的下铺上,有些发硬的棉被盖在她的身上。

或许是因为太过营养不良,少女的面色不仅没有任何血色,甚至皮肤也变得干枯而皲裂。

少女茫然地看着屋顶,黑得有些看不清的屋梁上是依旧乌黑的瓦片。而在瓦片的缝隙里,有几丝光线洒了下来。

“果然是重生了啊!”少女叹息了一声,然后轻轻地嘟囔了一句。

她想挣扎着起来,但是发现浑身无力。

就在少女还想再努力一把的时候,另外一个少女从门口奔了进来。

她忙将手里的搪瓷杯放在房子中间有些吱呀作响的长条桌上,然后将少女按在了床上。

“爱华,你这是做什么!”她嗔怪道,“你可是整整昏迷了一个上午。”

说着她将搪瓷杯递给少女,悄声说道:“这是我在门口罗嫂子那买的米粥,都熬出花了,你赶紧喝一些。”

“谢谢。”少女说道,声音因为中气不足而显得有些弱不禁风。

哪怕此时已经度过了困难时期,但国家的物资供应其实还是有缺口的。

即便是在鱼米之乡的江南省,想要吃一顿饱饭也是非常奢侈的事情。更别提喝一碗米粥,这简直是重症病人或产后妇女才能享受的最高待遇了。

就着这把写着“劳动人民最光荣”的搪瓷杯,这个名叫爱华的少女轻轻地抿了一口米粥。

温度恰恰好的米粥进入她的胃里后,她终于感觉到一丝力气从几近枯竭的身体里流了出来。

米粥的香气让爱华难以拒绝,她狼吞虎咽地将米粥全部喝进了肚子。

“别噎着!”坐在床边的少女忙道,“这是我特意给你买的,又没有人跟你抢。”

“谢谢你,秀英姐。”爱华已经想起了这个少女的名字,“你花了多少钱?我给你钱和票。”

“你现在哪里还有钱和票?”秀英有些不满地说道,“你的钱和票不都是给一中的那个朱斌了么?”

爱华沉默了。而看到爱华略显尴尬的表情,秀英忙岔开了话题。

“我帮你跟何老师请假了。”秀英说道,“何老师说,如果你下午还是觉得不舒服的话,可以去继续请假去医院。”

“医院就不用了。”爱华摇摇头,因为她发现自己是真的没钱了,“我就在寝室里再休息一下吧。”

秀英也没有戳破爱华的窘困,而是安慰道:“等下个月的口粮下来了,你可别再给那个朱斌了。”

爱华郑重地点点头,“秀英姐,你放心,我会照顾好我自己的。”

秀英听到爱华这番话,总算是露出了一丝宽慰的笑容。

“那你好好在寝室休息。”秀英继续说道,“现在大家都在教室里午休,我也不好意思多待在寝室。不过你放心,我第二节课下课的时候还会来寝室看你的。而且我也跟管宿舍的谢老师说了,她说她会时不时地来寝室留意下你的。”

“那麻烦你了。”爱华真诚地说道。

在爱华的记忆里,自己和秀英虽然是非常要好的玩伴,但两人的关系基础也只是同学。一个同学能将自己照顾得如此细心,爱华也只能感叹自己真的是有福气。

“你好好休息。”秀英替爱华掖了掖被角,然后又一阵风地跑开了。

看到秀英走远后,爱华在安静的寝室里闭上了眼睛,她在思考一个问题,自己怎么就从2024年跑到1965年了。

虽然自己也叫李爱华,和这个李爱华是同名同姓。但是这个李爱华可是共和国的同龄人,算年龄差点就能当自己的奶奶了。

毕竟这个时代还没有实行“晚婚晚育”,大部分女性的初次生育年龄都在20岁左右。因此等到自己出生的时候,这个李爱华也已经是40岁的人,勉强可以当自己祖母了。

“好歹我也是985大学本科毕业,还考了在职研究生,结果现在却是一个中专生!”李爱华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不过李爱华也只是吐槽,因为她知道这个时候的高考难度可是非常大的。

1960年代,包括专科在内的高考录取率基本在30%上下徘徊;而到了2020年代的时候,这个数据已经超过90%了。

因此对于这个时代的学生来说,初中之后的最佳升学途径是念中专

因为考入中专就意味着身份立刻转为“工人”,同时三年后毕业是包分配工作的。

但那些选择高中的学生则意味着如果没有考入大学,那么他们的身份就会立刻变为“市民”或“农民”。

而且高中生毕业想要找工作是必须参加招工考试,而且即便通过招工考试还有所谓的三年“学徒期”。

在学徒期间,你依旧没有工人身份。

并且中专生还有个隐藏福利,那就是你的粮油配给等级从学生提升为工人。哪怕不是“轻体力劳动者”和“重体力劳动者”,“普通工人”的粮油配给就已经是学生的1.5倍了。

此时距离国家发行粮票已经快十年了,因此绝大部分正常场合已经是买不到粮食及其他副食品了。

由此就知道中专生在这个时代有多受宠,所以李爱华倒不是真觉得自己算是“悲惨开局”。

“虽然不是摸到王炸,但这也明显是四条A了啊!”李爱华将原身的记忆吸收完毕后,有些怒其不争地说道,“结果居然是恋爱脑。”

原身李爱华在去年秋季开学念二年级的时候邂逅了同在县城的一中学生朱斌,结果在对方的巧舌如簧下自以为收获了美丽的爱情。

最后不仅将自己的粮票等票证都给了他,甚至还将家里好不容易挤出来的生活费也全数奉上。

中专和大学不同,大学不仅学杂费全免且还有补贴,但中专却仅仅是免学杂费却没有补贴。哪怕粮票等票证也是学校免费发放,但是搭配票证所需要的购买费用就还是由学生自己掏。

因此一个农村家庭要供养一个在县城念书的学生可是不小的负担,结果得到家里鼎力支持的李爱华却在最关键的二年级自以为是地“陷入爱河”。

之所以说二年级是关键,因为此时中专的培养方式是“2+1”,即在学校内学习2年基础知识再到对应的实习单位进行1年的实习。

这样中专生毕业后就能直接上手而不需要像那些通过招工考试进入工厂的人那样经过三年的“学徒期”。

但去什么单位实习以及毕业后最终可以分配到什么单位,那还是要看你的在校成绩,尤其是二年级的成绩占了极大的权重。

虽然此时的中专生是包分配,但是分配到城里的钢厂、纺织厂也是分配,分配到公社里的火柴盒厂可也是分配。


这次期中考试后可以休息三天,因此李爱华可以在家住一天两夜。

第二日,李爱华在吃完早饭后就带着家里的三个小萝卜头出去玩了。

毕竟李爱华的年龄在家也做不了什么重活,再加上家里不管是亲爹亲妈还是大哥大嫂都疼爱李爱华,于是李爱华就只好当“孩子王”了。

李爱华带着李勇他们仨到了山脚下这边玩耍,一方面这里野果比较多,另一方面就是相对比较安全。

还有个原因就是李爱华不想去田地那边碍眼,要知道李爱华这个年纪的女孩子早就在家里帮着做农活,哪里会像李爱华还在学校念书?

尤其是李爱华毕业之后就是工人,这对农村其他女孩的刺激可太大了,李爱华可不想招人眼红。

初夏的山脚下虽然没有仲秋时节那么多野果,但也是有些夏季独有的野生莓果。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植物的根茎也是可以吃的。

这些都是李爱华原身的记忆告诉李爱华的,毕竟后世的李爱华虽然也是出身农村,可那时的农村基本实现了温饱,所以小孩子们对这些野生吃食也没有多大兴趣了。

李爱华试了试酸酸甜甜的野生莓果,也尝了下那些津津甘味的植物根茎,不过大部分还是留给了三个小孩了。

虽然此时农村不像前几年那般需要饿肚子,但是受限于此时的粮食产量也没有办法让人敞开肚子吃。而小孩子总是容易饿的,这些莓果和根茎好歹也能糊弄下他们的肚子。

尽管李爱华的随身公寓里有很多吃的,但是系统禁止她带出公寓,所以她也无可奈何。

“姑姑,要吃午饭了!”三个孩子中最大的李勇跑过来提醒李爱华。

农村的人绝大部分都没有手表,但是他们基本可以根据日头的位置来判断时间。

“那我们回去吧。”李爱华拍拍手,将还在那疯玩的李红和李智给叫了回来。

在回家的路上,一个皮肤黝黑的小伙子忽然拦住了李爱华,然后有些拘谨地仿佛要说些什么。

“梁志军,你有什么事情吗?”李爱华反倒是大大方方地问道。

梁志军不仅和李爱华是同个大队的,同时两人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同班同学。只不过梁志军的学习成绩一直是中下游水平,自然是没有考上中专和高中,因此就回家务农了。

“李爱华,你在学校有处对象么?”梁志军问出这件事后,整个脸已经红得发紫了。

李爱华一愣,她没有想到梁志军会问这样的问题,而且李爱华也猜到了梁志军的目的。

农村此时还是相当保守的,未婚男女如果当面打听对方的感情状况通常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想要和对方处对象了。

如果对方此时有对象,那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可如果对方没有对象,那就会继续表白。如果被表白的人没有异议,那表白的人就会让父母托人上门提亲了。

别觉得奇怪,农村谈恋爱在这个时候就是如此直接,基本是双方看对眼不到一个月就可以谈婚论嫁了。

“梁志军,虽然我在学校谈对象,但我现在也不想谈对象。”李爱华非常郑重地说道,“我下半年就要实习了,而明年我就要毕业了。”

李爱华其实是很婉转地提醒梁志军,那就是自己对他没有任何兴趣,而且两人也并不“门当户对”。

李爱华当然相信真爱可以突破世俗,但前提是有“真爱”。自己对梁志军可没有任何男女感情,所以自然就不会去想着什么“有情饮水饱”。

李爱华只要不出什么大意外的话,明年毕业后就是妥妥的工人身份和城镇户口。在这个时代,李爱华和梁志军就不再是一个世界的人了。见多了后世的“凤凰男”案例,李爱华可不想去挑战什么“真爱”。

而且李爱华也在参与地方志的编辑工作时知道这个时代的“城镇户口”女性在婚恋市场上有多么吃香。

因为按照我国的户口政策,子女的户口是跟随母亲的。如果母亲是农村户口,那不管父亲是不是城镇户口都只能归到农村户口里。

如果在城里居住而没有城镇户口,那不管是买米买油都没有配额,因此就必须去“黑市”购买。且不提未来十年对黑市的管控有多严格,单单黑市的价格都足以让劝退很多人。

并且因为这个时候的特殊性,如果男方没有正式工作岗位,即便他是城镇户口而选择和农村户口的女性结婚,那他本人的户口也会被迁到农村去。所以除非是“真爱”,否则城镇户口的男性就不会考虑农村户口的女性。

何况李爱华不仅有城镇户口,同时她还有正式的工作,这放到城里那些妈妈阿姨眼里简直就是“最佳媳妇”人选了。

李爱华虽然不认为自己是个坏人,但也绝对不是一个“圣母”。

如果她真的嫁给梁志军,她敢保证她嫁过去的第二天梁家父母就会“建议”自己将工作让给梁志军。李爱华不想去试探人性,所以她选择直接拒绝。

梁志军听到李爱华如此坚决的拒绝便知道自己毫无机会,于是眼眶红红地低着头走开了。

虽然李爱华的内核已经是快四十岁的老阿姨,但还是为眼前这个纯情少年郎的“第一次”失恋而掬了一把泪。

“姑姑,梁叔叔是不是喜欢你啊?”此时李红忽然抿嘴笑着问道。

女孩比男孩要早熟,所以李红哪怕不是很理解什么是男女之爱但也能察觉出梁志军对李爱华的特别感情。而比李红大了快三岁的李勇则是和只有三岁的李智正大眼瞪小眼地看着李红和李爱华。

“你个小鬼灵精!”李爱华嗔笑着拍了李红一下,然后叮嘱道,“这事就别跟你爸妈和爷爷奶奶说了。”

李红点点头,说道:“这是我和姑姑的小秘密。”

拉近两个人关系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有了共同的秘密。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